首頁> 外匯 >正文

道指六連漲,但為何說回檔遠未結束?

科技股大回檔終於來了,納指重挫2.77%,納指100更是創2022年12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標普500指數和羅素200指數均跌超1%。不過有趣的是,價值股迎來全麵反彈,ETH coins道指卻迎來六連漲創歷史新高,地區銀行指數再漲1.58%,連漲7日創下年內新高,大盤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昨天(7月17日)指數為何暴跌?其實無外乎三點原因:①ASML業績暴雷,帶崩了整個晶片板塊,讓市場對AI泡沫破滅開始擔憂;②川普一係列經濟政策的展望,引發了板塊之間的大輪動;③聯準會降息預期的炒作,機構開始計價7月降息的可能性。


這三點原因其實就是我們前幾天文章裡麵提到的,目前市場麵臨的三大主線:美國總統選舉、聯準會降息、財報績效基本麵。相信在接下來幾個月,這三條主線仍然會成為影響市場的關鍵驅動因素。接下來半個月,科技巨頭將迎來業績揭露期,財報將是最重要的驅動因素。


圖片


晶片股的閃崩是昨天(7月17日)納指暴跌的主要原因,光刻機巨頭ASML公佈二季業績,利潤和銷售額雙雙超出預期,且AI晶片需求繁榮推動Q2訂單量55.7億歐元,遠超預期的44.1億歐元。 ASML仍預期該行業將在下半年繼續復甦,但公司對三季業績展望低於預期,公司預計第三季淨銷售額為67億歐元至73億歐元,市場預期為74.6億歐元。


這份財報照理說不會跌這麼多,但財報電話會議裡麵的一句話引發了市場的恐慌,「中國市場佔艾斯摩爾第二季銷售額的近一半,較前一季成長了3.9億歐元」,這個消息一出,ASML原本財報跌幅隻有4%,瞬間跌幅就擴大至7%,美股開盤之後,艾斯摩爾ADR盤中一度大跌至熔斷,最終收跌12.74%,印像中這應該是ASML有史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了。


這個消息會引發ASML甚至晶片股的全麵拋售?主要是三方麵原因:①ASML第二季營收年減10%,市場已開始質疑AI晶片的持續成長;②美國政府再次犧牲貿易限製,繼續嚴格限製向中國提供先進半導體技術;③中國市場佔銷售額一半,那是不是預示著臺積電、三星等公司對光刻機的需求沒那麼旺盛。


圖片


從熱力圖來看,昨天(7月17日)似乎是正常的科技股和成長股的輪動,但我仔細想了下,這可能不是什麼正常板塊輪動,而是全麵回調的訊號。如果是正常板塊輪動,那應該是按部就班的下跌,例如納指昨天(7月17日)回調0.5%,道指漲個0.3%,差不多是這樣的波動,但昨天(7月17日)納指暴跌2.77%,這是機構在不計成本的拋售科技股,所以大機率是跑路的訊號。


圖片


至於道瓊指數和價值股在漲,更多是一種避險需求,過幾天大概率是要補跌。為什麼我敢肯定道指很快也要補跌?主要原因就是安碩美國地區銀行ETF IAT走出了8連陽,並且創下52週新高。地區銀行大多和商業地產掛鉤,今年地區銀行的基本麵有多慘,從之前矽穀銀行、第一共和銀行、紐約社區銀行的相繼倒閉,大家應該心中有數,但現在卻逆勢新高,要說沒鬼,打死我都不信。


我可以理解價值股的反彈,像PEP、KO、PG、WMT這些必需消費品本身就是原本的避險板塊,當市場有風險的時候,這些板塊往往會有不錯的表現。也可以是MS、JPM、GS這些大投行的歷史新高,畢竟今年股市表現很好,華爾街又成功收割了日本,大投行估值也很低,被抱團創歷史新高也是應有的走勢。


但地區銀行卻不一樣,自疫情爆發以來,遠距辦公的興起,使美國商業地產業尤其是辦公大樓基本麵麵臨下行壓力,主要體現為企業對辦公大樓租賃需求下降、空置率逐漸上升、物業價格和租金增速下降,在聯準會大幅升息的比特幣背景下,疫情前對辦公大樓租賃貢獻較大的科技業的大幅裁員和退租放大了這一趨勢。地區銀行持續炸雷隻是時間問題,但這樣的背景下,竟然還創下了年內新高,這種違背基本麵的逆勢大漲,很顯然不可持續。


昨天(7月17日)還有一個大消息,那就是川普宣佈JD·萬斯擔任副總統候選人,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X上稱,這一決定是一個「絕佳的決定」,並稱川普和JD·萬斯的組合“迴響著勝利”。不過,從萬斯過往的政策立場來看,他可能並不如科技大佬們所期待的那麼「親矽穀」。


萬斯是共和黨內少有的支持反對科技巨頭壟斷的人。他曾在2022年競選參議員期間對大型科技公司提出了批評,並表示它們對政治施加了太多的權力和影響。因此,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其對科技巨頭的態度,以便更好地理解市場動態和潛在的政策變化。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股市可以說是由人工智慧(AI)熱潮、科技股所推動的。再說簡單點,美股的狂飆基本上都歸功於“科技七巨頭”,過於集中的問題也引來了不少爭議和擔憂。


「七巨頭」在標普500指數中所佔權重如此之大,以至於投行Piper Sandler的策略師在6月3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他們將不再為標普500指數設定目標價,因為這七檔股票的巨大影響力意味著,標普500指數不再能夠代表美國股市。


傳奇投資人、投資機構Research Affiliates的董事長羅伯·阿諾特(Rob Arnott)先前表示,人們可能忘了,1960年經典電影《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中,七個人裡有四個人最後都死了。


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時,不少網路公司遭遇了類似的命運。縱觀歷史可以發現,實際上幾乎每一個十年都有當時主宰市場的“霸主”,然而“領頭羊”哪有那麼好當的,最後基本都被“後浪拍死了”。


橋水對美國市場歷史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他們發現,在創新者麵前,很少有公司或產業能夠一直保持住自己作為支配者的地位。因此,近期美股市場的表現很難不讓人懷疑:科技股的風頭已經慢慢過去。高盛的數據顯示,上週標普500指數11大板塊中有7個板塊遭遇資金淨流出。


圖片


高盛週三在一份報告中稱,全球對沖基金已連續五天減少對美股的曝險,因大盤科技類股普遍下跌。高盛表示,對沖基金在過去五個交易日拋售的股票價值為2022年11月以來最高,接近五年紀錄高點。此外,報告指出,在過去八個交易日中,對沖基金有七個交易日賣出美國科技股。高盛表示,資訊科技產業是降低風險的領頭羊,其次是工業、醫療保健、非必需消費品和通訊服務業。


高盛策略策略師Rubner表示,標普500指數接下來別無選擇,隻能下跌。他警告說,美股調整剛開始,不要逢低買進。原因是1928年以來的數據表明,7月17日恐怕會成為標普500指數回報率的巔峯,更何況8月份是典型的被動股票基金和共同基金資金流出情況最糟糕的月份。而且季節性疲弱、部位已經被拉得很高、以及所有利好消息(包括降息利好,川普交易,強勁財報)已經被消化,使得美股大盤處於夏季調整的邊緣。


對於接下來的市場,我覺得短線一波全麵回檔是不可避免。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尊重歷史,下半年就能賺錢,這個歷史是「總統選舉年,年末都創新高,年內有3~4次10%左右的回撤」,納指昨天(7月17日)直接破位,那短線要去回踩50日均線+補缺口,差不多是17345,剛好差不多就是10%左右的回撤,或許跌到這個位置就可以考慮抄底。


圖片


但問題來了,納指距離17345還有650點的左右的下跌空間,如果科技巨頭持續被拋售,那麼必需消費品和大投行還會被進一步加速抱團,這些板塊最近本身就已經嚴重超買了,再被極端的抱團幾次,那必然會大量機構獲利止盈,引發補跌行情。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一輪回檔遠遠沒有結束,價值股和小型股也即將迎來回調,雖然它們在昨天(7月17日)納指暴跌的時候,並沒有大幅回調。


據美國銀行稱,債券市場的一個可靠指標自1999年以來也首次向股市發出警訊。該銀行在週二的報告中強調,高風險的高收益債券的價格走勢並未證實股市創紀錄的漲勢。美國銀行表示:“近年來,高收益債券與美股齊頭並進,但最近低評級的公司表現落後,儘管基準股指的漲勢也依賴於少數幾個熱門公司。”


自今年年初以來,標普500指數(SPX)飆升了近19%,而iShares高收益公司債ETF則上漲了4%。但美國銀行認為,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債券市場上很少為人所知的角落,超高風險債券正與低風險債券背道而馳。美國銀行表示,品質最低的CCC級公司債與較安全的B級債券之間的差距是25年來最大的。


該銀行表示:「垃圾債利差的預警就像1999年一樣。」當時CCC級公司債與B級債券的利差之比上升至3倍以上,幾乎正好在網路泡沫達到頂峯的前一年。 2000年3月,網路泡沫見頂,隨之而來的是美股長達30個月的熊市,納斯達克100指數(NDX)下跌了78%。


來自債券市場的警示訊號,再加上企業何時能從人工智慧中獲得獲利成長的不確定性,導緻美國銀行對投資美股持謹慎態度。該銀行稱其偏好價值型股票而非大型科技股。美國銀行表示:“我們預計美國家庭將在2024年下半年從大型科技公司中獲利。但信貸市場並沒有證實股票的漲勢,投資者對人工智慧越來越不耐煩。”


回到昨天(7月17日)大盤暴跌的這個問題上來,我覺得現在最大的風險,可能不是科技巨頭即將公佈的財報,而是聯準會到底有沒有可能在7月進行降息。現在市場絕大多數人雖然是預測「7月不降息,9月降息25個基點」,但最近關於「7月降息25個基點,9月降息50個基點」的炒作是層出不窮,這兩種降息路徑可以說完全兩碼事了。


前者是按照聯準會的計畫步步為營,為了迎合大選,在大選前正常的降息一次,但後者多降息50個基點,那可能意味著美國經濟已經開始進入全麵衰退,或者也有可能是政治原因,美國兩黨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可調和,鮑爾和川普之間也存在著不小的矛盾,而這就可能演變成美股的黑天鵝,我們應該清楚,降息往往會引發美股的大崩盤。


昨天(7月17日)川普接受採訪時發表了一個重要觀點,「如果自己獲勝,他將允許鮑爾完成聯準會主席任期,並考慮讓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擔任財政部長;11月前應避免降息,避免提振拜登任期內的經濟,將通過大力開採石油降通脹」,我們知道鮑爾和特朗普歷來不對付,那這個時候鮑爾給特朗普上點眼藥不為過吧。


川普之所以要求鮑爾不降息,其實無非就是為了打壓拜登,擔心降息提振美國經濟,不利於選情。目前,川普的勝選機率不斷增加,可以說大局已定,但伴隨著這次槍殺事件,川普和拜登之間的矛盾可以說不可調和了,那拜登為了大選最後一搏,讓聯準會放個大招,這並非不可能。


聯準會三把手沃勒週三則表示,隻要通膨和就業方麵沒有出現重大意外,降息即將到來。沃勒在演講中表示,「我相信當前數據與實現軟著陸一致,我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尋找數據來支撐這種觀點。因此,雖然我認為我們還沒有到達最終目的地,但我相信我們越來越接近需要降息的時候。


聯準會即將發布7月經濟褐皮書,有分析師表示,7月的褐皮書可能會增強聯準會在即將召開的會議上降息的信心。 「小幅至溫和」的經濟成長描述與5月的報告類似,但細節顯示了經濟邊際的疲軟——包括投入成本穩定、薪資成長放緩和成長預期降低。分析師預計,在9月的FOMC會議上,政策製定者將開始逐步取消政策限製性,而這些進展應該會給他們帶來安慰。


德銀分析師Matthew Raskin、Steven Zeng和Brian Lu則發布報告稱,隨著通膨風險和勞動力市場走向平衡,理解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關於就業的政策策略變得越來越重要。德銀認為,勞動市場將是聯準會未來政策的更重要決定因素,進而成為美國利率的更大驅動力。德銀也指出,市場低估了聯準會對勞動市場疲軟可能做出的反應。


所以,大家要小心接下來半個月的走勢了,一旦科技巨頭業績暴雷,那市場開始炒作經濟衰退,那聯準會確實就有可能會在7月30日宣佈降息。到時候「經濟衰退」+「業績炸雷」+「選情變數」,三大利空的buff疊在一起,這畫麵實在太美不敢看。


今年很多預測,那都是要跟大選關聯起來,或是說有些預期那是不可預測的。

熱點專題